扫描关注

新闻中心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银行业的“标配”
Date:2023-10-18 13:27:46 Click:
 

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分支,供应链金融正处于爆发性增长阶段。在“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自2006年以来,各类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扩展供应链金融领域,而现在,供应链金融已经成为了"标配"。


实体经济的发展使得银行机构更深地投入到供应链金融的实践中。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力量,却常常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金融显得尤为重要,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问题,改善了信息获取渠道,成为了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连接剂”。


银行供应链金融沿产业链上下游为链上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进而促进供应链发展,也成为商业银行一种较好的展业方式,成为银行业短期融资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供应链金融不仅能为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业务市场空间,更能较好地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化趋势明确,由地产+基建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由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驱动的高阶模式。与此同时金融服务模式随之升级,银行信贷在政策引导下加速迁移至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更为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得以迅速发展。2017年,供应链金融第一次被写入国家政策,随后,供应链金融开始驶入快车道。2019年后,市场关于其的讨论越演越盛,逐渐成为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2020年,在疫情的推动下,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广为熟知,而国务院、工信部、银保监会等对服务实体经济的部署也越发深入,相关政策频频推出,供应链金融迎来时代风口。2021年,供应链金融继续乘风破浪,《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等纷纷出台,进一步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供应链金融与产业金融、传统金融和贸易金融之间存在诸多差别:供应链金融从属于产业金融;在对风险的控制、授信的灵活度等方面供应链金融比传统金融模式更具优势;作为供应链金融的前身贸易融资在风控管理、信贷结构、拓客和创收方面则欠佳。


从参与模式来看,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具有较为鲜明的业务特征,当前我国银行供应链金融处于第三阶段,整体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为:银行重视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企业参与银行供应链金融程度高,产业链上下企业获取供应链金融成效显著。


供应链金融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厚的背景,一方面,国家制造业政策导向明确,先有“增加制造业贷款”“将制造业贷款列入银行内部考核”“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另一方面,受宏观、区域经济及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小银行负债业务和投资业务双向受限,资产生息能力下降,营业成本上行,资产结构亟待转型,而供应链金融成为银行业务转型新的增长极。



银行供应链金融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除了传统行业,在产业集群、专业化市场、制造业重点产业及龙头企业、新基建、新能源及数字经济等领域同样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在贸易活动增长、融资渗透率提高以及有利的监管环境的推动下,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各种供应链交易和业务的增长促使资产持续增长,供应链资产余额从2016年的16.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预计到2025年将超40万亿元。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发展供应链金融仍面临诸多挑战,对行业聚焦和洞察力、客户精准服务、创新和内部系统支撑等领域尚且不足。对中小银行而言,如何基于该产业的供应链以产业为银行业务的划分,聚焦的行业,识别机会直击痛点并据此设计具有差异化特征的业务模式,搭建相应的风控和定价机制对推动银行产业化快速落地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供应链金融已经超越了其传统的范畴,成为了银行业的“标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高枕无忧。面对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银行必须主动拥抱变革,加大合作与创新的力度,以保持其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因此,供应链金融不仅是银行的必然选择,更是其新的发展道路。在政策支持和数字科技的推动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将持续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Previous:聚势前行 | 2023年农链通白皮书3.0重磅发布!

Next: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